当下网络与孩子的学习教育密不可分熟练操作智能手机对许多孩子来说非常容易诈骗分子也利用这个机会将目标转向了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小学生
“你涉嫌犯罪......”
11月20日上午10时许,10岁的小小(化名)正在家中刷着视频软件,突然手机弹出一条陌生信息,要求添加QQ好友,有重要的事情要说。小小没多想,便将QQ号发了过去,并同意了对方的好友请求。“你QQ号涉嫌诈骗,请配合警方工作......”对方自称是某公安局的民警,叮嘱小小不要告诉父母,是国家机密。小小害怕极了,赶忙求助手机那头的“民警”。
接下去,在“民警”的指挥下,小小用父亲的手机通过手机充值的方式,先后转账16笔,共计16000余元。
△部分转账记录
事后,家长发现异常,制止了小小的进一步操作。
一句我是“警察”让小学生深信不疑11岁的小圆也曾遭遇类似诈骗
“你父母要顶替你坐牢......”
小圆(化名)拿着爷爷的手机浏览抖音视频,突然,一名抖音好友发来信息,称小圆的账号存在违规现象,因为是未成年人,其父母要顶替坐牢。
“请你配合我们进行操作,不然起码要坐牢五年。”涉世未深的小圆赶紧反锁房门,拿着爷爷的手机跟着对方的指令进行操作。之后,通过发红包的方式,转账5000余元。
“警察“”违法犯罪”
“不要告诉父母”“坐牢”
......
这些话术让小学生陷入恐慌
从而对骗子言听计从
那么家长该怎样避免
让孩子受到欺骗呢?
1、给孩子科普一些安全知识
小学生上当受骗的案例比比皆是,但很多父母看完后根本没当一回事,其实,父母应该给孩子科普一些安全知识,让他们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当出现这些所谓的“好事”时,不要害怕,一定要告诉家长和老师。
2、不要告诉孩子支付密码
父母尽量不要把支付密码告诉孩子,务必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若孩子已经得知相关信息,父母可通过修改支付密码、设置解锁方式等方式预防孩子独自操作。
除了小学生
学生党上当受骗的案例也不少
以下是最常见的几种诈骗套路
领取福利、免费游戏皮肤等
骗子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发布信息,称有发红包返利活动(例如:发红包充99元返200元)拉人入QQ群、微信群,诱导受害者转钱,实施诈骗;或以明星、网红粉丝福利、返利群等为名,让受害者认为是追星活动,诱导受害人在群内发红包或者点击群内链接付款充值等,最后将受害人踢出群,从而实施诈骗。
冒充好友
骗子往往以“遇交通事故需救治或赔偿”“病重需手术”“支付受限帮忙付款”等急危情况为由,诱骗受害者转账汇款。
最近
还有一位让广大网友
津津乐道的“张老师”横空出世(点击图片查看此前报道>>>)
不过,遇到“张老师”也算是
成长的必经之路~
大家的手机里一定要安装
“国家反诈中心”APP
提前预警、拦截可疑电话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来 源 | 警讯
原创文章,作者:非佛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adiospt.com/87/366311.html